吃菌子中毒后,快速且有效的解毒措施是挽救生命、减少伤害的关键。菌子种类繁多,不同种类所含毒素各异,中毒症状和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但及时采取通用的解毒方法能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此时可选用的解毒方法包括催吐减少毒素吸收、洗胃彻底清除毒物等。
1、催吐减少毒素吸收:一旦怀疑吃菌子中毒,应立即让患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每次饮水量控制在300-500毫升,随后通过刺激咽喉部引发呕吐反射。催吐的原理在于,中毒初期大部分菌子及其毒素仍停留在胃内,通过呕吐可将这些未被吸收的物质排出体外,从而降低毒素进入肠道被吸收的量。
2、洗胃彻底清除毒物:若催吐效果不佳,或中毒时间稍长,尽快送患者到医院进行洗胃至关重要。医院通常采用胃管洗胃法,医生将胃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胃内,然后注入适量洗胃液,如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溶液(敌百虫中毒禁用,而菌子中毒无此类限制)等。洗胃液与胃内毒物充分混合后,再将胃内容物抽出,如此反复冲洗,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洗胃能够深入清除胃内残留的菌子碎渣和毒素,相较于催吐,洗胃操作更为精准、全面,能有效避免毒素持续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减少毒素对身体各器官的损害。
3、导泻加速肠道排泄:在催吐和洗胃之后,导泻可进一步促进肠道内残留毒素排出。一般选用硫酸镁或硫酸钠等泻药,这些泻药能刺激肠道蠕动加快,使肠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素尽快排出体外。
不同类型的菌子毒素,也需要相应的解毒剂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对于毒蕈碱样毒素中毒,可使用阿托品类药物解毒。阿托品类药物能阻断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蕈碱受体的作用,缓解毒蕈碱样症状,如多汗、流涎、腹痛、腹泻等。而对于含巯基毒素中毒,如白毒伞等剧毒蘑菇中毒,可采用含巯基的解毒剂。
菌子中毒的症状
菌子中毒初期,消化系统往往最先出现症状。患者会感到恶心,胃部不适,有强烈的呕吐欲望,这是身体试图通过呕吐排出胃内毒物的自我保护反应。同时常伴有腹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多呈水样便。随着中毒进展,神经系统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感觉头部昏沉,思维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部分患者会出现幻觉、谵妄,表现为意识不清、胡言乱语,仿佛处于虚幻世界。严重时会出现抽搐,肌肉不自主地强烈收缩,这是由于毒素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影响神经传导,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